银耳菌种的培养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菌种来源:银耳菌种可以通过自然采集、耳木分离、孢子分离或购买专业菌种等方式获得。自然采集的菌种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鉴定,确保无杂菌污染且具有优良的遗传特性。
菌种筛选:根据栽培方式和菌种利用目的的不同,选择具有洁白子实体、短栽培周期、丰富胶质、高产量、广适应性和强抗逆性的银耳菌种。
培养基配制:按照规范育种程序繁育出的具有特异性、结实性、一致性和稳定性且经鉴定为种性优良的纯培养物作为种源,接种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上。培养基成分通常包括杂木屑、麦麸、石膏、糖等,含水率为48%50%,pH值为6.57.0。
灭菌与接种: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,然后冷却至适宜温度后,在无菌条件下接入银耳菌种。接种时可以采用一点接种或多点接种的方式。
培养与管理:接种后的试管置于25℃左右的暗处进行培养,定期观察菌丝生长情况。当菌丝长至试管底部并蔓延至整个斜面时,即为母种制作完成。
培养基配制:原种培养基的成分与母种相似,但比例可能有所不同。通常将木屑、麦麸、石膏粉等原料混合均匀后,加入糖水并调节至适宜含水率和pH值。
装瓶与灭菌:将培养基装入标准培养瓶中,料面中央打深穴,擦净瓶口后封盖。然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,确保无菌状态。
接种与培养:在无菌条件下,将母种接入原种培养基中。接种后置于26~27℃的暗处进行培养,定期观察菌丝生长情况。当菌丝长满培养瓶时,即为原种制作完成。
培养基配制与装袋:栽培种的培养基成分与原种相似,但可能根据栽培需要进行适当调整。将培养基装入聚丙烯塑料袋中,边装边压实,直至离袋口一定距离。
灭菌与接种:对装有培养基的塑料袋进行高压蒸汽灭菌,然后冷却至适宜温度。在无菌条件下,将原种接入栽培种培养基中。
培养与管理:接种后的塑料袋置于适宜温度、湿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。定期观察菌丝生长情况,并进行必要的通风换气等管理措施。当菌丝长满塑料袋时,即可进行栽培。
无菌操作:在整个菌种培养过程中,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,防止杂菌污染。
温湿度控制:根据银耳菌种的生长特性,合理控制培养室内的温度和湿度。
通风换气:保持培养室内的空气新鲜,有利于银耳菌种的生长和发育。
定期检查:定期观察菌丝生长情况,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。
综上所述,银耳菌种的培养工艺流程包括菌种准备与选择、母种制作、原种制作、栽培种制作以及注意事项等多个环节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,以确保银耳菌种的质量和产量。